“目前,34家大型连锁商超的驻场采购代表已经进驻,正准备果蔬采购工作。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4000多价格采购商,也陆续到场办理各项手续。”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树俭告诉记者,作为首都农批市场疏解的承接平台,高碑店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已经踏实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市场将给予采购商极大力度的采购补贴政策。国务院总理李大大7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督查情况汇报,对落实不力的坚决处置整改;部署整改审计查出问题,把宝贵的公共资金资源用到促发展惠民生上;决定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为贫困学子创造公平成长环境。(7月8日中国政府网) 此次常务会议召开的时间节点正好是二季度收官,三季度冒头之时。按照以往来看,对每个季度进行回头看,往往是下个季度经济部署的重要内容。此次会议就指出了“近两个月我国经济发展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财政货币政策持续显效,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这些阶段性的收获,也预示出经济有着向好的趋势。 谈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李大大总理指出“开展督查在推动各部门、各地方落实国务院重大部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熟悉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读者,或许对常务会议听取督查情况汇报还有印象。去年6月后,为推动国务院改革、发展、民生等有关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国务院在派出督查组、对有关部门和省市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邀请一些第三方机构,对部分重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 而7月8日的常务会议,依然延续着年中听取督查情况汇报的惯性。今年5月以来,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18个省(区、市)和35个部门、单位开展重点督查,并在这次常务会议上进行督查情况汇报。 坚持不懈抓督查,是为让政策方针都落在实处,督促各方主动作为。此次常务会议上,李大大总理也用了“猛击一掌”来形容这种推进性机制,形象地指出作用力点之所在。 “已收回各级财政将沉淀和违规资金2500多亿元,督促加快铁路农村公路和重大水利等建设,对涉农资金整合、放宽公积金使用、政务信息共享等方面落实不到位的事项挂牌催办,抓紧清理阻碍改革推进、政策落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此次会议确定了几个方面需要整改发现的问题,并罗列了部分的前期成果。同时,会议还强调,“对明显不作为、整改不力的要约谈问责。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 发现问题就要坚决整改。与此同时,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建立收回、约谈、督查等长效机制,这是对地方政策落实推动的方法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大大总理说到“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这种语境和维度,恰好和“猛击一掌”的督查工作耦合在一起。 闲置土地,沉淀资金,是为官不为者所导致的局面滞后;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无不需要一种刚性机制的惊醒。“猛击一掌”的政策督查工作,正是用“推”的力道完成改革的亦步亦趋。如此一来,让有为者更加笃定信心,让无为者产生压迫危机感。用“外力”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或许也是改革的一种逻辑思维。(吕涯)
按照协议,今后,唐山市和天津三区将加强在食品药品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等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加强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索建立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等。对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行联合联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防范和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的合力;对区域内遇到的重大共性问题和跨区域违法行为动态,及时互通情况、定期进行研讨,携手共商防范、打击、整治之策。今年以来,在继续延续去年加大定向调控、定向降准力度的方向上,截至目前,央行两次采用了“全面降准”加“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显得意味深长。新华社上海3月25日电(记者 叶锋)从东北农村到北京打工的“北漂”,站上了美国纽交所,为阿里巴巴银河国际娱乐网站官网敲钟; 从浙江桐庐山区走出的农民,扎根上海,建立由万家门店、10多万员工组成的全国性商业网络…… 创造这些奇迹的,是快递。中国经济正向世界讲述着众多精彩故事,快递这匹“黑马”无疑是其中之一。 去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今年,李大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提快递。亿万个包裹牵动的快递业,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来自吉林四平农村、不甘贫困的窦立国,1996年到北京打工,2004年和爱人在申通快递北京公司当起快递员,2013年承包下一家快递网点,“每天收派的包裹,一大半都是网购件。到了旺季,人忙不过来。” 但窦立国没有想到,快递真是让他“醉了”一回——去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应阿里之邀,窦立国同其他7名客户一起,在全球瞩目的上市仪式上当了回敲钟人。 当时的美国《洛杉矶时报》这样报道:“如果中国在过去10年没有形成8000多家快递公司,阿里巴巴绝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网购让消费井喷,而快递让网购落地。线上的一单单交易,是线下的一件件包裹。比如,去年“双十一”网购狂欢6天里,全国快递行业共处理快件5.4亿件,同比增长超过50%,最高日处理量突破1亿件。 “‘双十一’高峰时,平均每滴答一秒钟,就有270多件包裹涌入我们的网络。”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说:“网络一旦运转起来,带动的可全是真金白银。” 短短几年间,以往被认为只是“跑腿搬货”的快递,已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和消费的各个领域:网上购物、跨境购物、生鲜订购、校园包裹、同城快递……同时,快递入厂区、入园区,增进制造业、服务业的细分化、专业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4年里,中国快递业的年均增幅均在50%以上,去年的业务量达到140多亿件,全行业收入超过2040亿元,并已成长起中邮速递、顺丰、“三通一达”等全网员工超过10万人的领军型企业。 “小包裹”干出了一篇大文章。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快递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黑马”角色尽显,各类企业和社会资本扎堆进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说,快递业已经成为关系百姓民生、服务生产生活、优化结构调整、点燃消费热情、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但也必须看到,在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快递业“成长的烦恼”越来越凸显。 “快递业依靠低成本支撑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传统行业的空间正在被迅速压缩。中国快递必须尽快实现提质升级。”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说。 另一方面,围绕快递的制度、体制上的瓶颈性问题也逐渐暴露。 比如,末端派送难困扰行业已久。《快递》杂志去年在100多个城市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城市对快递配送车辆实行限制政策。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呼吁关注叫停电瓶三轮车对快递带来的不良影响,“政府部门不能一味封杀”。 “目前,一是要‘拆篱笆’,破除行业发展的障碍;二是要‘送东风’,从政策上为快递行业提供更多动力。”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说。 中央层面,去年以来,快递业连续两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部署。地方层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有约一半省区市出台了扶持快递业发展的措施。 例如,上海就促进快递业发展出台了13条举措,涵盖了发展总部经济、加强用工培训、规范车辆通行等多个方面。比如,为破解车辆进城难,上海已制定快递专用车辆的技术规范,相关车辆截至目前已交付使用近1000辆。 跨境网购的兴起,正推动中国快递不断“出海”。放眼看,顺丰、“三通一达”、宅急送等近年来在海外频频落子,服务网络已延伸至东南亚、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 从网络布局看,中国快递未来的增量,除了“向外”,还来自“向西”、“向下”。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国内农村快递网点已发展到近5万个,乡镇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农村快递市场全年快递包裹量超过20亿件。内蒙古、河南、四川等地还专门出台快递下乡政策。 从业务领域看,快递业与其他各类行业将更加呈现交织互渗、协同发展的态势。比如,2014年以来,顺丰将数千家凸显O2O模式的“嘿客店”直接开进小区,引发业内关注。3月25日,韵达快递和上海良友便利连锁签约合作,消费者在网上订购的东西无需到快递公司周转、分拣,而直接由快递员从便利店取件送上门。 韵达快递董事长聂腾云说,随着“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百米”派送环节的突破,各种新业态、新领域将不断涌现,为快递服务开辟新的战场。 环顾国内,在餐饮外卖、食材配送、校园快递、众包跑腿等领域,一大批创新性的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外,以服务“智慧生活”为核心的智能快递,也成为各类企业竞逐的阵地。 “可以说,快递业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舞台。”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惠德说,将来中国的快递业会成为行业结构优、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力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性产业,前景不可限量。
铁路部门提示,银河国际娱乐网站官网仍有网购车票成功的旅客尚未取票,请通过网络订票和电话订票的旅客朋友尽早就近换取车票。客流高峰期间,请旅客朋友携带车票和与票面信息一致的有效身份证件,提前到车站办理验票进站手续,以免耽误行程。